納智捷成拖油瓶 嚴陳莉蓮出手整頓推優離 - 股票

By Mia
at 2019-09-09T15:12
at 2019-09-09T15:12
Table of Contents
※ [本文轉錄自 cjol 信箱]
作者: RHTZ (世界上怎那麼多背骨仔) 看板: car
標題: [新聞] 納智捷成拖油瓶 嚴陳莉蓮出手整頓推優離
時間: Sat Sep 7 03:07:30 2019
原文連結: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new/realtime/20190907/1629451
原文內容:
裕隆(2201)集團自有品牌納智捷(LUXGEN)失利,就在昨日正式宣佈已承接重機品牌亞
帝發(ADIVA)三輪重機、並於三義廠舉行代工生產外銷出口儀式的同時,作為納智捷研
發大腦的華創車電,在新店也發出一紙公告,宣布公司規劃「廠辦合一」,擬將原工作地
點在新店與大園的同仁,全數遷往苗栗三義廠。
作為配套,華創也另發出「優惠退休(職)辦法」(優離優退),申請時間自9月9日開始
至9月20日下午5時截止,並於總經理核准日之次日開始生效,最晚不超過10月1日。
也就是說,員工在昨日看到通知後,這個月20日以前就得決定是否接受轉往三義廠工作,
否則也可選擇優離或優退,一旦決定離開公司,則最晚9月底就必須離職。
由於納智捷所有車款製造研發主要都是來自於華創,華創可說是納智捷的主要骨幹,過去
裕隆長期投注龐大資金,支持華創包括在引擎、底盤及車電等技術研發,不過,隨著納智
捷在兩岸銷售未如預期,也使得集團對於華創乃至裕隆製造廠有了新的想法與策略。
此次華創公告將大規模遷廠,同時亦釋出優離優退辦法,據了解,公司也將針對高階主管
、按照不同職務進行減薪,相較於過去裕隆投入龐大資金在華創,這些動作也都被市場解
讀為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上任後,決定開始對納智捷出手整頓。
事實上,早在嚴陳莉蓮接手後,以她為首的5人決策委員會,就已開始著手進行集團各公
司相關整頓工作,其中,裕隆在第二季認列台灣納智捷、東風裕隆(中國納智捷)及華創
車電三家轉投資,被視為是集團跳出納智捷財務黑洞的第一步。
上述與納智捷相關的3家公司,今年上半年虧損總共達99.71億元,除兩岸納智捷之外,華
創虧損亦高達33.66億元。而裕隆根據會計公報規定進行帳上資產評估,則認列3家公司共
43.93億元轉投資資產重估減損,因此也使得裕隆在今年第二季單季虧損11.9億元,每股
虧損0.77元,上半年累計虧損9.37億元,每股虧損0.62元。
在釐清相關財務虧損狀況後,身為決策委員會成員的華創車電董事長陳國榮,於上個月再
發出一封名為「華創董事長致全體同仁的一封信」給所有員工。
據信中指出,今年以來面對美中貿易大戰、全球汽車產業面臨前所未見寒冬,特別是中國
大陸市場出現首見兩位數衰退,華創也無法置身於外。信中預告,為度過這一次嚴峻挑戰
,因此公司將進行策略轉型。
雖然是公司策略轉型的預告信,但信中一句將從過去的「重資產、單一客戶」轉變為「輕
資產/效益化,全面開放/多元客戶」並要大家共體時艱的說法,也使得許多內部員工擔
心是否公司將進行裁員。
此次,華創再進一步宣布將轉移至三義廠,雖無論住宿或通勤皆有相關補津貼補助,不過
,辦公室搬遷除了交通問題,員工已在公司附近置產、小孩就學等問題,都將降低員工搬
遷意願,據了解,已有許多員工決定申請優離,此次搬遷三義廠預料也將使得華創順勢縮
編。
其實,裕隆集團此次公布華創「廠辦合一」並非第一次,早於1995年時,集團已故前執行
長嚴凱泰在裕隆連續3年虧損後,即決定實施廠辦合一,當年包括台北市信義路企業總部
、桃園龜山工程中心以及新店工廠全數移到苗栗三義廠,相較於此次華創搬遷,規模更為
龐大。
在當年廠辦合一過程,集團即有不少員工選擇優離優退,不過也因廠辦合一後,隨著技術
研發與製作生產可更即時近距離溝通,也使得後續代工日產(NISSAN)品牌推出更順應台
灣市場的Cefiro及Sentra等具有台灣獨有設計的熱門車款。後來,嚴凱泰這段「少主中興
」的歷史,直至他過世後都仍為人所津津樂道。
對於華創昨日公告將進行「廠辦合一」,裕隆集團晚間證實此一消息並強調,將集團研發
中心從新店移往三義,主要希望與工廠結合,加強溝通效率,以對應未來開發多元客戶,
將積累的技術資產與能力發揮最大價值,持續強化體質,提升競爭力。
裕隆指出,預計年底前會將負責研發、採購、開發的華創及華擎廠辦合一於三義工廠,而
透過廠辦合一,將可提供海內外多元客戶total solution服務,包括商品設計、零部件開
發、國際分工、製造生產、商品升級換代等服務,可提高裕隆集團強化服務多元客戶競爭
力。
至於在遷移至三義後,後續是否有裁員的規劃,裕隆表示,目前並沒有這樣的規劃,尤其
華創身為集團研發中心,未來在集團爭取多元客戶時,將扮演重要角色,有其重要地位。
裕隆坦言,全球新車市場環境確實不好,尤其中國大陸車市出現罕見兩位數衰退,集團因
此必須提前尋求因應之道,此次搬遷,除有助於研發製造合資,也有助於降低成本,同時
推出優離優退,則主要針對不願意搬遷的員工,給予另一個選項。
至於納智捷部分,裕隆強調,未來納智捷將不再是華創唯一客戶,華創研發生產可更以市
場化為依歸,提升競爭力;對納智捷來說,過去單獨承擔重資產負擔,在市場不景氣下壓
力較大,若能藉由開放平台找到更多客戶,藉由擴大分攤,也能有效體現輕資產效益,將
使納智捷品牌產品更具備開發條件與效益。(陳慜蔚/台北報導)
心得/說明:(30字以上)
感覺台灣保時捷今年年底難過了, 選在Q4來動作我想更難過的是員工的生計...
認真講一下油車引擎既然不行, 何不全力發展純電車或著是收起來專心賣日產就好?
裕隆該空還是空?
--
作者: RHTZ (世界上怎那麼多背骨仔) 看板: car
標題: [新聞] 納智捷成拖油瓶 嚴陳莉蓮出手整頓推優離
時間: Sat Sep 7 03:07:30 2019
原文連結:
https://tw.appledaily.com/new/realtime/20190907/1629451
原文內容:
裕隆(2201)集團自有品牌納智捷(LUXGEN)失利,就在昨日正式宣佈已承接重機品牌亞
帝發(ADIVA)三輪重機、並於三義廠舉行代工生產外銷出口儀式的同時,作為納智捷研
發大腦的華創車電,在新店也發出一紙公告,宣布公司規劃「廠辦合一」,擬將原工作地
點在新店與大園的同仁,全數遷往苗栗三義廠。
作為配套,華創也另發出「優惠退休(職)辦法」(優離優退),申請時間自9月9日開始
至9月20日下午5時截止,並於總經理核准日之次日開始生效,最晚不超過10月1日。
也就是說,員工在昨日看到通知後,這個月20日以前就得決定是否接受轉往三義廠工作,
否則也可選擇優離或優退,一旦決定離開公司,則最晚9月底就必須離職。
由於納智捷所有車款製造研發主要都是來自於華創,華創可說是納智捷的主要骨幹,過去
裕隆長期投注龐大資金,支持華創包括在引擎、底盤及車電等技術研發,不過,隨著納智
捷在兩岸銷售未如預期,也使得集團對於華創乃至裕隆製造廠有了新的想法與策略。
此次華創公告將大規模遷廠,同時亦釋出優離優退辦法,據了解,公司也將針對高階主管
、按照不同職務進行減薪,相較於過去裕隆投入龐大資金在華創,這些動作也都被市場解
讀為集團執行長嚴陳莉蓮上任後,決定開始對納智捷出手整頓。
事實上,早在嚴陳莉蓮接手後,以她為首的5人決策委員會,就已開始著手進行集團各公
司相關整頓工作,其中,裕隆在第二季認列台灣納智捷、東風裕隆(中國納智捷)及華創
車電三家轉投資,被視為是集團跳出納智捷財務黑洞的第一步。
上述與納智捷相關的3家公司,今年上半年虧損總共達99.71億元,除兩岸納智捷之外,華
創虧損亦高達33.66億元。而裕隆根據會計公報規定進行帳上資產評估,則認列3家公司共
43.93億元轉投資資產重估減損,因此也使得裕隆在今年第二季單季虧損11.9億元,每股
虧損0.77元,上半年累計虧損9.37億元,每股虧損0.62元。
在釐清相關財務虧損狀況後,身為決策委員會成員的華創車電董事長陳國榮,於上個月再
發出一封名為「華創董事長致全體同仁的一封信」給所有員工。
據信中指出,今年以來面對美中貿易大戰、全球汽車產業面臨前所未見寒冬,特別是中國
大陸市場出現首見兩位數衰退,華創也無法置身於外。信中預告,為度過這一次嚴峻挑戰
,因此公司將進行策略轉型。
雖然是公司策略轉型的預告信,但信中一句將從過去的「重資產、單一客戶」轉變為「輕
資產/效益化,全面開放/多元客戶」並要大家共體時艱的說法,也使得許多內部員工擔
心是否公司將進行裁員。
此次,華創再進一步宣布將轉移至三義廠,雖無論住宿或通勤皆有相關補津貼補助,不過
,辦公室搬遷除了交通問題,員工已在公司附近置產、小孩就學等問題,都將降低員工搬
遷意願,據了解,已有許多員工決定申請優離,此次搬遷三義廠預料也將使得華創順勢縮
編。
其實,裕隆集團此次公布華創「廠辦合一」並非第一次,早於1995年時,集團已故前執行
長嚴凱泰在裕隆連續3年虧損後,即決定實施廠辦合一,當年包括台北市信義路企業總部
、桃園龜山工程中心以及新店工廠全數移到苗栗三義廠,相較於此次華創搬遷,規模更為
龐大。
在當年廠辦合一過程,集團即有不少員工選擇優離優退,不過也因廠辦合一後,隨著技術
研發與製作生產可更即時近距離溝通,也使得後續代工日產(NISSAN)品牌推出更順應台
灣市場的Cefiro及Sentra等具有台灣獨有設計的熱門車款。後來,嚴凱泰這段「少主中興
」的歷史,直至他過世後都仍為人所津津樂道。
對於華創昨日公告將進行「廠辦合一」,裕隆集團晚間證實此一消息並強調,將集團研發
中心從新店移往三義,主要希望與工廠結合,加強溝通效率,以對應未來開發多元客戶,
將積累的技術資產與能力發揮最大價值,持續強化體質,提升競爭力。
裕隆指出,預計年底前會將負責研發、採購、開發的華創及華擎廠辦合一於三義工廠,而
透過廠辦合一,將可提供海內外多元客戶total solution服務,包括商品設計、零部件開
發、國際分工、製造生產、商品升級換代等服務,可提高裕隆集團強化服務多元客戶競爭
力。
至於在遷移至三義後,後續是否有裁員的規劃,裕隆表示,目前並沒有這樣的規劃,尤其
華創身為集團研發中心,未來在集團爭取多元客戶時,將扮演重要角色,有其重要地位。
裕隆坦言,全球新車市場環境確實不好,尤其中國大陸車市出現罕見兩位數衰退,集團因
此必須提前尋求因應之道,此次搬遷,除有助於研發製造合資,也有助於降低成本,同時
推出優離優退,則主要針對不願意搬遷的員工,給予另一個選項。
至於納智捷部分,裕隆強調,未來納智捷將不再是華創唯一客戶,華創研發生產可更以市
場化為依歸,提升競爭力;對納智捷來說,過去單獨承擔重資產負擔,在市場不景氣下壓
力較大,若能藉由開放平台找到更多客戶,藉由擴大分攤,也能有效體現輕資產效益,將
使納智捷品牌產品更具備開發條件與效益。(陳慜蔚/台北報導)
心得/說明:(30字以上)
感覺台灣保時捷今年年底難過了, 選在Q4來動作我想更難過的是員工的生計...
認真講一下油車引擎既然不行, 何不全力發展純電車或著是收起來專心賣日產就好?
裕隆該空還是空?
--
Tags:
股票
All Comments

By Daniel
at 2019-09-10T19:25
at 2019-09-10T19:25

By Kumar
at 2019-09-14T23:15
at 2019-09-14T23:15

By Hedda
at 2019-09-15T15:53
at 2019-09-15T15:53

By Emma
at 2019-09-19T09:08
at 2019-09-19T09:08

By Ula
at 2019-09-22T21:21
at 2019-09-22T21:21

By Edwina
at 2019-09-23T02:47
at 2019-09-23T02:47

By Olive
at 2019-09-26T00:55
at 2019-09-26T00:55

By Barb Cronin
at 2019-09-30T12:15
at 2019-09-30T12:15

By Mia
at 2019-10-03T09:00
at 2019-10-03T09:00

By Rebecca
at 2019-10-04T19:43
at 2019-10-04T19:43

By Yuri
at 2019-10-09T01:31
at 2019-10-09T01:31

By Olivia
at 2019-10-13T02:41
at 2019-10-13T02:41

By Connor
at 2019-10-13T10:23
at 2019-10-13T10:23

By Ivy
at 2019-10-17T07:47
at 2019-10-17T07:47

By Gary
at 2019-10-18T10:15
at 2019-10-18T10:15

By Audriana
at 2019-10-20T22:17
at 2019-10-20T22:17

By Victoria
at 2019-10-23T10:47
at 2019-10-23T10:47

By Mason
at 2019-10-26T16:04
at 2019-10-26T16:04

By Hedda
at 2019-10-31T08:39
at 2019-10-31T08:39

By Michael
at 2019-11-01T17:13
at 2019-11-01T17:13

By Agatha
at 2019-11-06T02:46
at 2019-11-06T02:46

By Odelette
at 2019-11-07T04:54
at 2019-11-07T04:54

By William
at 2019-11-08T23:29
at 2019-11-08T23:29

By Lydia
at 2019-11-12T06:19
at 2019-11-12T06:19

By Edith
at 2019-11-14T02:55
at 2019-11-14T02:55

By Isla
at 2019-11-15T11:54
at 2019-11-15T11:54

By Wallis
at 2019-11-20T11:25
at 2019-11-20T11:25

By Ophelia
at 2019-11-21T03:54
at 2019-11-21T03:54

By Enid
at 2019-11-24T10:17
at 2019-11-24T10:17

By Bennie
at 2019-11-26T02:22
at 2019-11-26T02:22

By Gary
at 2019-11-26T23:57
at 2019-11-26T23:57

By Sierra Rose
at 2019-12-01T10:27
at 2019-12-01T10:27

By Puput
at 2019-12-02T13:27
at 2019-12-02T13:27

By Ula
at 2019-12-06T04:32
at 2019-12-06T04:32

By Gary
at 2019-12-10T23:48
at 2019-12-10T23:48

By Annie
at 2019-12-12T15:00
at 2019-12-12T15:00

By Annie
at 2019-12-14T10:26
at 2019-12-14T10:26

By Selena
at 2019-12-14T23:30
at 2019-12-14T23:30

By Andy
at 2019-12-19T16:02
at 2019-12-19T16:02

By Michael
at 2019-12-20T15:23
at 2019-12-20T15:23

By Hedy
at 2019-12-25T06:31
at 2019-12-25T06:31

By Caroline
at 2019-12-25T17:36
at 2019-12-25T17:36

By Rebecca
at 2019-12-29T23:19
at 2019-12-29T23:19

By Heather
at 2019-12-30T14:52
at 2019-12-30T14:52

By Lucy
at 2020-01-04T10:51
at 2020-01-04T10:51

By Elizabeth
at 2020-01-07T08:43
at 2020-01-07T08:43

By Anonymous
at 2020-01-09T10:32
at 2020-01-09T10:32

By Ingrid
at 2020-01-13T08:16
at 2020-01-13T08:16

By Hamiltion
at 2020-01-13T14:34
at 2020-01-13T14:34

By Una
at 2020-01-18T06:31
at 2020-01-18T06:31
Related Posts
2367 燿華 多

By Emma
at 2019-09-09T14:35
at 2019-09-09T14:35
2019/09/09 盤後閒聊

By Cara
at 2019-09-09T14:00
at 2019-09-09T14:00
1902台紙 多

By Christine
at 2019-09-09T12:38
at 2019-09-09T12:38
5G來臨之際,蘋果數據機技術能否趕上英特

By Tracy
at 2019-09-09T11:31
at 2019-09-09T11:31
9月來買超313億 外資回籠 台股攻堅挑戰萬一

By Ethan
at 2019-09-09T10:46
at 2019-09-09T10:46